当前位置:beat365在线体育官方网站 >>学术报告 >> 正 文

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教授和廖红教授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1-08-30 字体大小 T |T

应南志标院士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教授和廖红教授将来我院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刘耀光教授报告题目:水稻杂种不育的分子遗传基础

廖红教授报告题目:柱花草适应酸性土壤的生理分子机制

报告时间:2011831 下午2:30~5:00

报告地点:学院四楼报告厅

 

请学院相关老师和研究生积极参加!

 

刘耀光教授简介  

刘耀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教育厅植物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省部共建)教育部水稻育性发育与抗逆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农大与广西大学共建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88.41991.3: 日本京都大学植物遗传学专业,农学博士;1985.101988.3: 日本香川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专业,农学硕士;1978.31982.2: 华南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专业,农学学士。1991.4-1996.6: 日本三井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96年至今在华南农大工作。1997年度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03年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J Integr Plant Biol、《中国科学C辑》、《遗传学报》、《作物学报》、《分子植物育种》、Frontier of Genetics and Gnomics编委,全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理事。

Proc. Natl. Acad. Sci. USA Plant JTrends in Plant SciencePlant Cell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发表30余篇高水平研究论文。获得6项发明专利。 

研究方向: 1. 植物基因工程:可转化人工染色体载体系统,以及基于TAC的多基因组装与转化载体系统。利用这些载体系统可以将100kb以上的DNA片段转化植物,或将多个不同来源的基因组装到一个TAC载体中,实现多基因共转化。2.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与恢复基因的分子机理:克隆水稻主要类型(包台型、野败型等)的不育基因、恢复基因、以及其它与CMS相关的互作基因,研究其分子作用机理。3. 水稻杂种不育/亲和性的分子基础:水稻种间、亚种间杂种不育/亲和基因克隆与分子机理。4. 水稻育性与器官发育的分子调控。5.  新型水稻不育系及其杂交制种体系研制。

 

廖红教授简介

廖红,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点岗位(二级岗)教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学术骨干省级培养对象,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教学奖二等奖获得者,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得者。现任中国土壤学会植物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植物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199812月获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博士学位。19999月至20008月在美国宾州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生理与遗传、根系生物学研究工作。

在教学方面,主讲的研究生专业课《高级植物营养学》获华南农业大学2002年研究生教学评估第一名;2003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一部《高级植物营养学》,该书经教育部严格评审,确定为研究生教学用书。2007年出版学术专著《根系生物学:原理与应用》。

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教育部科研项目4项;同时参加了多项国际合作和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如Plant Physiology、《科学通报》等发表论文50篇,SCI/ISTP收录论文22篇。发表的论文在2007年以前共被SCI引用133次,其中一篇引用36次,为2001~2005年国际农林科学领域研究论文中获得引用数最多的中国学者论文前3名。申请国家专利6项,已获得3项。作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参与植物营养与养分管理资源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和筹建工作。协助筹建了一个跨院系的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并任该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方面,参与育成大豆新品种7个,并作为广东省科技推广项目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推广示范的专家组主要成员,参与了这些品种在华南酸性红壤地区的推广示范工作,为华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