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八十而长存虔敬之心

发布时间:2009-01-05 字体大小 T |T

任继周认为,年过八十,理应“返老还童”,工作与游戏互为载体,边做边玩。如果过于执著,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对中青年人造成挡挡挂挂,多有干扰,不可不有所警惕。反之,如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也为智者所不取。

写日记、编书、上网,在北京上地雅芳园小区的家里,85岁的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任继周过着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任继周是河北省唐山市政府经济顾问,但他更是我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任继周把自己大半辈子的时间都用在了我国西北草原、草业的研究上,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这些对任继周来说已如过眼云烟。而今年过八十,任继周认为理应“返老还童”,工作与游戏互为载体,边做边玩,边玩边做,求得社会责任与生命规律的融合,体现人生的自然回归。

与草业结缘

任继周是山东平原县人,1924年生。1948年,任继周从中央大学(现为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毕业。

任继周大学毕业后,应我国草原科学奠基人王栋的推荐,我国著名兽医学家盛彤笙院士的邀请,应聘兰州国立兽医学院,但继续留在中央大学,进修草原和牧草学二年,1950年来到兰州。离开南京与导师告别时,王栋亲自撰写对联相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勉励他立志高远,不畏艰苦,深入实际。

“当时是坐着美国产的老道基卡车去的,由于汽车陈旧,路况又不好,从西安到兰州共700公里的行程整整花了21天。风餐露宿,极其艰苦。兰州还不通火车,市里没有公共汽车,只有马车。”谈及当时的情况,任继周不胜感慨。

1950年任继周来到兰州。自那时以来,任继周先后在国立兽医学院、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beat365在线体育官方网站等单位从事草业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甘肃很适合发展草原科学,甘肃也是进行草业研究的天然大实验室。”任继周谈及当时献身草业的决定,仍然激情满怀。他说:“我是先立志,而后立业。”

“我欣赏草原本身的美。”任继周认为自己选择草业研究,一方面与导师的培养不无关系,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与专业实现了融合。

任继周最初参加了西北军政委员会组织的草原调查队,1950年整整花了一年时间,走遍甘肃省的草原,对全省草原进行了初步考察。1951年又在导师王栋教授率领下,对河西走廊被称为“丝路绿宝石”的大马营、皇城滩草原进行专业调研,并于1954年出版由他执笔、王栋教授审校、盛彤笙作序的中国第一部草原调查专著──《皇城滩、大马营草原调查报告》。

这两年的草原工作经历,让任继周对甘肃草原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今后提出草原类型学术理论奠定了基础。

投身草业科研

在甘肃开展草原研究的最初几年,任继周的足迹遍及西北数省区。

任继周从宏观的草原分类到不同类型草地的改良利用,从草原生产能力的评定指标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从关注传统的草原生产问题到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讲求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引领着中国现代草业科学发展之路。

1954年,一顶黑色的牛毛帐篷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海拔三千米的高山上出现,这是任继周创建的中国第一个高山草原试验站的萌芽。1956年在这里正式建立了高山草原试验站。当时,全国都还处在草原调查阶段,年仅30岁的任继周则认为,进行草原调查,为改造草原、发展生产,必须尽早进行定位研究。

试验站初建时条件十分简陋,没资金,没设备,人手也不够。他每周一、二、三在兰州讲课,四、五、六及星期天到试验站搞科研。有一次上完课赶去搭车,到火车站才发现没带钱,好在车站的售票员已经认识了他,垫钱给他买了车票。那时,他经常忙得在火车上备课。

提起当年的艰苦,曾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感慨地说:“看看现在,谁能吃那种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和他的学生们发现了这里草原退化的原因,并找到了改良途径,创造了补播优良牧草的技术,研制出第一代草原划破机──燕尾犁,通过改变植被成分,使当时仅有三寸高的草长到一米,产量提高了4倍。

20世纪70年代末,任继周认为我国草原急剧退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态系统的缺失,针对我国传统农业以单一种植业为主的病态格局,致力于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生产力、从根本上遏制草原退化的研究。这一设想得到当时农业部和甘肃省的支持,以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为依托,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农业部重点攻关项目“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建设”、“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综合技术开发研究”、中澳合作项目“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研究与发展项目”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任继周带领学术集体在我国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及内海滩涂地区开展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草地农业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在上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1995年任继周主编出版了《草地农业生态学》,1998年出版了《草业科学研究方法》和《河西走廊盐渍地的生物改良与优化模式》等著作。

2008年,任继周主编的《草业大辞典》出版。这本得到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支持和全国各个院校和研究单位通力合作完成的大型专业工具书,被认为是我国草业科学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推动草业学科教育发展

任继周自1950年执教以来,始终未脱离草业科学的教学工作,尽心尽责培育新人,桃李满天下。197711月,“文革”结束后不久,我国高等教育拨乱反正,与国际接轨。农业部委托任继周主办草原科学高级教习办,系统介绍国际草原科学发展状况。与此同时,国家要求各专业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和编写出版高水平的全国通用教材。根据农业部的指示,任继周主持在甘肃农业大学召开了全国草原专业教材会议。会议以他的教学思想为基础,集思广益,通过了以草原调查与规划、草原培育学、草原保护学、牧草栽培学、牧草育种学等专业课为核心的草原专业教学计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草原专业统一教学计划,它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高等草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与保证培养质量奠定了科学基础。

1983年与1991年任继周受农业部委托,两次牵头召开会议,分别制订了《攻读草原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攻读草原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并被农业部批准和颁发各高校施行。

此外,任继周还创建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畜牧专业和草原专业(草业科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4门课程,即草原学、草原调查与规划、草原生态化学和草地农业生态学。

任继周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生涯中,始终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积极开展学科和基地建设,为推动我国草业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为了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早日为人们接受并运用,年近花甲的任继周决心成立一个专门研究所。在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在农业部、甘肃省的支持下,1981年成立了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2002年,在任继周的推动下,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整体并入beat365在线体育官方网站,并在保持原有建制的基础上,成立了beat365在线体育官方网站,成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中首家草业学院。

创办学术期刊,利用学术期刊推动学科的发展,培养年轻人才,是任继周学科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811990年的10年中,任继周先后创办了系列草业科学学术刊物,包括介绍国外资料的《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现改名为《草原与草坪》),专业中级刊物《草业科学》,专业高级刊物《草业学报》。至今它们的影响因子都名列前茅。这为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教学、科研和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在多年的研究生涯中,任继周提出了“效率效益,开放开拓”的理念。他要求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生产中体现科研的价值,切实为西部农牧民服务。

培养草业科学人才

对于条件比较落后艰苦的西部来说,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任继周1955年开始在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培养草原学研究生,是我国草原科学领域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导师之一。1981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草原学硕士生导师,1984年被批准为我国第一位草原学博士生导师。

1966年“文革”前,任继周在甘肃农业大学共培养了10名草原学研究生,后来全部成为我国草原学界的学术骨干。1978年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后,任继周继续培养了大批研究生。其中已有43人被聘任为草原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人已成为博士生导师。为我国草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科研、教学和管理领域的骨干。

对于研究生,任继周说:“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我主要是指出方向,给以支持,帮助成长,不多干预。”

在指导学生期间,任继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各种机会,给学生以锻炼。论文署名、项目负责、项目奖励等,任继周都会尽可能让学生排在自己的前面,促进人才成长。

任继周说:“我是用至诚和工作吸引人才;尊重每个人的特长和志趣;关心每个人的前途;尽可能关注福利。”

上世纪90年代,出国潮也在西部盛行,任继周所在的团队也面临人才外流的问题。对此,任继周则以一种博大宽容的心态看待。“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任继周说。

如今,beat365在线体育官方网站的政策是,对于想出国深造的人,一律不阻拦,并尽量送更多的人出国深造。许多人出国后,毕业了又重新回来工作。

beat365在线体育官方网站现任院长南志标,是任继周的研究生。在任继周的鼓励下,南志标也曾在国外留学,1989年学成回国。而今,南志标等一批留学回国人员正成为草原草业研究方面的骨干力量。

“我的接班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培养他们的专业责任感,尊重他们的抉择,不多干预。”看着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立足西部,也跟自己一样献身草原草业研究,任继周感到由衷的欣慰。

八十后畅想

而今,任继周大部分时间呆在家中,写写书,生活相对安静,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谈到草业学科的发展问题,他正在思考如何推动职业教育。这是国家现代化进程对草业生产现代化的需求决定的,而草业职业教育正是我国草业教育的薄弱环节。

更多的时间,任继周用在了编写《草地农业系统发展史》等基本著作。他还希望将学术团队几个独创的学术观点介绍到世界上去。此外,任继周还写一点专业杂文——《草业琐谈》、《草人漫谈》等。

写作时,任继周都是使用电脑。虽然接触时间并不长,但任继周用起来已经非常娴熟。电脑已经是他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了解外界、与外界沟通的一个手段。

任继周也保持着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他说,自12岁开始,写日记的习惯就没有间断过。与50余年献身草原草业科研事业一样,从中我们看出任继周骨子里的韧性。

对于80岁后的生活,任继周看得很开。他在80岁成为资深院士时,写的《人生的“序”》一文中说,人到八十岁前后,精力日衰,接受新事务的能力明显下降,但对社会人群的虔敬之心不可废,人人原本内涵的一颗童心不可失。

任继周认为,如今年过八十,理应“返老还童”,工作与游戏互为载体,边做边玩。如果过于执著,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对中青年人造成挡挡挂挂,多有干扰,不可不有所警惕。反之,如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也为智者所不取。

“八十而长存虔敬之心,善养赤子之趣,不断求索如海滩拾贝得失随意,融入社会而怡然自得”。这是任继周对自己八十后生活的定位。(来源:《科学时报》)